欢迎您访问龙泉市政府网!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划计划>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龙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002656097-03-2017-0001 生成时间:2017-03-25 发布机构: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2017221日在龙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龙泉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吴松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由75.29亿元增加到117.39亿元,年均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4∶46.2∶39.8调整为11.8∶41.7∶46.5;固定资产投资由41.33亿元增加到101.77亿元,年均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7.05亿元增加到52.44亿元,年均增长1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09亿元增加到7.86亿元,年均增长14.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3345元、9911元增加到37406元、17497元,年均分别增长9.9%、12.0%,农村居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2015年度全省26个欠发达“摘帽”县发展实绩考核中,我市位列二类县第一档次。

——五年来,我们积极有为、干在实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生态工业提档升级。全面实施生态工业六大行动计划,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年均增长9.7%;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1.6%、40.8%、35.8%,“一优三特一新产业体系基本成型。累计拓展工业空间7611亩,盘活工业用地1230亩,建成标准厂房6.65万平方米;累计实施“机器换人”等技改项目216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5.32亿元;成功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实现网络零售总额32.57亿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11个、省名牌产品7个。新培育规上企业90家、亿元企业30家。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以农业“两区一园”和生态精品农业“185”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竹茶菌蔬”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水果、中药材、石蛙等特色产业,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到62.9%,实现农业增加值13.9亿元,年均增长3.2%。耕地保有量38.16万亩,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7.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6.23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1.2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创成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兰巨现代农业综合区成全省典范。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灵芝大会和第十五届国际无我茶会,获得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灵芝核心产区等国字号“金名片”15张。成功培育“龙泉黑木耳”“龙泉金观音”和“龙泉绿”三大市域公用品牌。

生态旅游提速加力。积极培育生态旅游业,“江浙之巅 剑瓷龙泉”旅游品牌更加响亮。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0.49亿元,实现翻两番,旅游增加值对GDP直接贡献率超过7%。成功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各类旅游示范基地5个。创成省级农家乐乡镇1个,培育省级特色村6个、农家乐综合体5个、五星级农家乐3家、精品民宿8家。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61亿元,年均增长10.4%。

——五年来,我们砥砺前行、奋勇争先,改革开放推向纵深。

以改革推动发展。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三大国家改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取得实效。组建市乡村三级扶贫资金互助会91个,累计发放互助借款4908万元;新增扶贫小额信贷3966万元;林地流转经营权等制度在全国率先试行,林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完成林地流转面积107.48万亩,发放“三权”抵押贷款13.36亿元。推进企业股改上市,24家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以开放带动发展。拓展多领域招商,引进道铭集团、科伦药业、浙能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的项目288个,实际利用内资1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03万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4亿元。龙泉-萧山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初显成效,招引入园企业59家。“15582”工程深入实施,柔性引进专家教授334人,实施市校合作项目1319个,引进国家“千人计划”1人,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

以创新驱动发展。汽车空调零部件、青瓷宝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投入使用,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5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实现专利授权量2779件,研发省级新产品297个,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立项580个,其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9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个。汽车空调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五年来,我们统筹兼顾、攻坚克难,城乡面貌更加美丽。

基础设施走向互联互通。交通建设再迎历史性突破,衢宁铁路龙泉段顺利开工,龙庆高速、龙浦高速建成通车。51省道、53省道改建工程全面完工。新客运站、交通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实现康庄公路“村村通”。“独流入海”龙泉溪治理、黄灌段防洪堤景观一期、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项目全面完成。城市天然气门站投入运营,敷设天然气管道16公里。完成220千伏田宏线迁改等电网项目建设,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运营。

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到60%。完成第一批“六个一”项目建设。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0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55万平方米,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16万平方米。新增公交线路6条、停车泊位4000个,公共自行车、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投入运营。美丽乡村串点连线成片,获评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珍贵树种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和全面小康生态示范县。中国青瓷小镇和溪头村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生态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深入推进“811”生态文明建设,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三改一拆”,累计改造旧住宅区222万平方米、旧厂区166万平方米、城中村16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340万平方米,创成“无违建先进县”。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创成省“清三河”达标县,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三个百分之百”,连续两年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PM2.5、空气质量优良率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全省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五年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传承经典、厚积薄发,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传统文化底蕴更加厚实。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先进县,荣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西街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北河街被确定为省历史文化街区。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成功入选国家“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单。青瓷、宝剑产业被评为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哥窑遗址在龙泉”得到考古论证。mobile28365365青瓷·龙泉宝剑节获评“优秀民族节庆”。

剑瓷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为“世界陶瓷之路”联盟成员。加快推动剑瓷文化“走出去”,龙泉青瓷入驻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成为G20峰会国宴用瓷和专属国礼。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走进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新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9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4人、省陶瓷艺术大师29人。

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凸显。中国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双双列入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上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成为青瓷文化集聚地,招引青瓷企业23家、青瓷商铺236家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46家,8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设立个人工作室,3位陶瓷艺术教授开设作品展览馆。披云青瓷文化园成为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等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

——五年来,我们不忘初心、以民为本,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机制更趋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五大保险扩面10.9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95%。实施就业创业“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6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82元、436元,年均分别增长12.7%、15.7%。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投入使用,210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投入运营。持续抓好异地搬迁和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新建续建异地搬迁安置小区59个,实现异地搬迁5325户20685人,累计减少受威胁人口1658人。

社会事业持续较快发展。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体育强市。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95%,集团化办学覆盖城乡。龙泉一中创成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市中职校获全国职业教育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龙泉浙大中学建成招生,党校迁建工程(一期)投入使用,青瓷宝剑技师学院获批筹建,实验小学、江南小学完成扩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平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延伸至村级。市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省规范化基层医疗机构创建率达100%。平稳实施“二孩”政策。市档案馆成为丽水市首个国家一级档案馆。

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积极构建“352”新型社会管理模式,“五强五网”成为丽水市社会管理创新典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化解和网络舆情快速反应等机制进一步完善,打击违法犯罪力度进一步加大,社区矫正等特殊人员服务管理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等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连续十一年实现“平安市”创建,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称号。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参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防、民族、宗教、移民、侨台、科普、地方志、气象、文联、供销、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和社会科学等事业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坚定不移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结人大建议840件、政协提案738件。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精简政府部门权力事项50.5%,厘清政府部门责任清单524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缩减52.4%,行政审批整体提速95%。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一线工作法”,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项禁令”,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决纠“四风”、破“两局”,“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

2016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10.0%,全面完成年度十件民生实事,节能减排达到上级下达的约束性要求,确保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持续发力强产业促转型。推进全省首批生态工业发展试点县建设,深入实施汽配产业省级分行业“机器换人”试点,开工建设竹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8%。推进农旅融合,启动兰巨农业综合区景区化建设,新建休闲观光示范点5个,培育农产品旅游地商品55个、生产经营主体29个成功举办“护航G20 畅享好山水”万人疗休养进龙泉、“牵手世遗 完美之旅”万人游龙泉、2016美丽交通走廊-环浙骑行龙泉总决赛等活动。

(二)不遗余力攻项目扩投资。深入开展比项目、考前期、晒投资大比拼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大会战等活动,实行“月分析、月通报、月点评”的项目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后进项目开展全程联动督查,落实任务清单,倒逼项目进度。完成低丘缓坡开发等区块土地征收2723亩组织开展4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成功突破百亿目标,投资增速位列丽水第一。

(三)挖掘潜力推改革增活力。成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争取并实施全省首批低碳县17个省级以上改革试点。经济开发区列入第四批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供销社“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公车改革平稳实施。农村金融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四)凝聚合力美城乡优环境。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暗访检查。老东升小学区块、东街区块等旧城改造项目政策处理取得重大突破。迎宾大道建成通车,龙渊公园开工建设,完成剑川大道、剑池路、中山路等城市道路主要节点外立面改造。宝溪乡被评为省级首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盖竹等4个村创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源底等23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五)尽心竭力惠民生保稳定。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进度居丽水前列,等级幼儿园覆盖率和新增上规模幼儿园增幅居丽水第一。成功创建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无偿献血工作连续十年列丽水第一。实现“原消除4600农户”巩固对象结对帮扶全覆盖。在丽水率先实行医疗普惠救助制度,发放救助金额1686万元。圆满完成G20峰会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平安创建形势总体良好,有望夺得平安金鼎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职期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龙部队、驻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龙泉发展的朋友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市仍处于发展不足是最大短板、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相对后发阶段,肩负着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好龙泉的双重使命;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创新能力还不强,承担着做大经济规模与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交通等城乡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瓶颈制约仍然较为突出,承受着加大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与支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双重压力;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少数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担当不够、执行不力、效率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消极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面临着善政与廉政的双重考验。问题不容忽视,责任不能回避,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世界经济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凸显,呈缓慢复苏趋势。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的浙江,正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份,担当起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之鲜活样本的崇高使命。今天的龙泉,正站在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正挺立在绿色发展的潮头上,正奔跑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跑道上,处于全新的历史方位。随着生态文明时代、大众休闲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海西区、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协作区、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省万亿交通工程、丽水市统筹绿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战略举措的推进,龙泉处于长三角和海西区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的文化优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优势将更加明显,我们将迎来绿色发展的大好时代、改革发展的大好红利、特色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放大格局把握大势,立足今天谋划明天,着眼未来审视现在,在准确把握历史方位中抢抓机遇,在担当善为中应对挑战,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始终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奋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根据中国共产党龙泉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不断增强市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勇立绿色发展潮头,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好龙泉而努力奋斗。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与重点任务是:

——把加快绿色发展作为最大任务,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扩量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四突破两翻番,即GDP突破170亿元,年均增长7.5%;工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亿元,年均增长9%;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翻番;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8%左右,实现翻番。

——把增进百姓福祉作为最大追求,进一步提高幸福指数。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拓宽增收渠道,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 9.5%,确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城镇居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打造品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龙泉2030”行动方案。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平安龙泉”“法治龙泉

——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最大支撑,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坚定不移走科技型、创新型、开放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围绕六大主产业,组织实施百亿绿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坚持生态工业第一经济不动摇,加快一区四园平台建设,加强一优三特一新产业培育,深入实施互联网+”“机器人+”等行动计划。坚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不动摇,优化一心两核四片区旅游总体布局,创成龙泉山5A景区,积极谋划上—宝溪—住龙区块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做好做足旅游+”文章,把龙泉打造成长三角和海西区具有影响力的疗休养和旅游目的地。坚持生态精品农业第一富民增收产业不动摇,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度推进农旅融合,加快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创意农业和电商农业。

——把建设美丽城乡作为最大平台,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围绕打造世界历史经典文化小城的愿景目标,加快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建设步伐龙泉特色文化和山水生态元素融入城乡建设,精心打造美丽市区,建新建特美丽城镇,全域创建美丽乡村,把龙泉打造成有文化、有故事、有品质的旅游城市。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我省实施万亿交通工程的机遇,加快推进一机两铁三高两纵一横五连六辐射一绕一航道综合交通网建设,推动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水利网、能源网、信息网建设。

——把弘扬剑瓷文化作为最大特色,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丰富的龙泉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剑瓷文化,使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更具世界影响力,让博大厚重的剑瓷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积极推进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新文化传承体系,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打造以剑瓷产业为主的百亿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强与国际文化平台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促进人才与国际对接、文化与世界对话。

——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最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创业创新,打造思想理念更加先进、体制机制更为灵活、各类要素资源配置更趋优化的活力之城。深入推进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协同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扶贫改革等改革新路子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政府减法换取市场加法尝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培育股改上市、债券发行、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新业态,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辐射引领功能。牢固树立开放理念,积极培育开放文化,主动融入外部大环境,使我市成为全省对接一带一路、融入长三角和海西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最大责任,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深入实施新一轮“811”美丽龙泉建设行动计划,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确保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领跑全省、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保持在95%以上、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继续保持“三个百分之百,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启动国家文明城市、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组合拳,实现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率达到90%以上,让龙泉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

    各位代表,确立上述目标任务,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上级组织的殷切期望,是龙泉人民的共同意愿!只要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干,就一定能够交出一份高水平、高质量的成绩单,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光大道,就一定能够谱写一曲无愧于人民的时代华章!

三、全力以赴做好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聚力加快发展,聚情民生福祉,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好龙泉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5%,力争更高质量、更快速度和更好结果。节能减排达到上级下达的约束性要求。完成年度“平安市创建任务。

根据全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大力培育绿色产业,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启动实施百亿绿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着力构建以生态精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支撑、生态旅游业为引领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绿色经济生态体系,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融合发展。

全力发展生态工业。坚持以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组织开展生态工业“五比五促”活动,推动生态工业大发展,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实施平台建设工程,完善“一区四园”体制机制,优化“一区四园”产业布局,推进“一区四园”扩容发展,拓展工业空间500亩,新建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三品”战略,深化汽配产业省级分行业“机器换人”试点,开展竹木加工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加快中国汽车空调基地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培育壮大“一优三特一新”产业。实施投资扩量工程,加快推进忠港、恒祥扩建和国镜药业迁建等项目,推广实施一批智能制造、“机器换人”、“两化”融合项目,实现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实施企业培育工程,突出扶大扶强扶优,制定分级分类培育方案,“一企一策”扶持龙头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四无企业”整治,新增5亿元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小升规”企业10家,完成个转企70家、企业股改2家,淘汰“低小散”企业100家以上,处置“僵尸企业”5家以上,力争企业亩均税收增长7%以上。实施企业帮扶工程,开展“千名干部下百企”活动,打好“降成本、减负担、控风险”组合拳,着力解决审批难、办证难、融资难等问题,构筑“亲”“清”政企关系,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勇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重担,积极融入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协作区,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旅游特色产品供给力度,推动我市旅游从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变、假日游向常态游转变、过路游向过夜游转变、单景游向全域游转。加大旅游发展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增长25%。围绕“一心两核四片区”旅游功能布局,将城区作为大景区来打造,完成宝剑博物馆建设,积极谋划游客集散中心。建成龙泉山二期客运缆车并投入试运行,加快推进生态教育基地香菇文化交流苑等项目。完成青瓷小镇1957创意园、中心广场等提升工程。推动宝溪景区创4A,完成披云山景区一期建设。统筹推进旅游景区设施配套,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探索景区+旅行社+民宿”乡村旅游模式,积极培育疗休养旅游产品,举办乡村文化漫游节10站以上。深化与武夷山旅游战略合作,开拓长三角、海西区等市场。加快完善龙泉智慧在线平台建设深化与携程网等大平台合作,策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营销活动。突出全域旅游带动作用,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型服务业强县,全力发展商贸物流、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

融合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农旅深度融合,全面启动农业“一区一镇”建设,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2%以上。做强“竹茶菌蔬”主导产业,积极构建食用菌和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做优精品水果、中药材、特色养殖等产业。创成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丽水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力争创成兰巨农旅融合景区,启动创建八都农旅融合景区,转化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为旅游景点5个,新培育生产经营主体24个和旅游地商品25个,市级以上农业主体质量安全追溯覆盖面达80%,农产品旅游地商品占农业产值比重达 15%。推进供销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特色中国·龙泉馆”等网络销售平台功能,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百强县。强化“龙泉黑木耳”“龙泉金观音”“龙泉绿”等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提高龙泉农产品知名度。推进省珍贵树种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建设,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区域珍贵苗木中心。承办2017年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

(二)大力弘扬剑瓷文化,着力发展剑瓷产业。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龙泉青瓷宝剑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秉承传统文化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手弘扬剑瓷文化,一手培育剑瓷产业,走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打造更具品质的剑瓷品牌。积极推动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成“八大申遗项目持续放大G20效应,推进非遗文化进高校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第十届mobile28365365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做精做深龙窑文化体验文章,积极策划龙窑烧制技艺、青瓷制作技艺、宝剑锻造技艺体验产品,进一步扩大龙泉剑瓷文化影响力。发挥剑瓷老字号企业品牌引领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剑瓷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推进青瓷宝剑“浙江制造”标准制定和品牌建设,提升“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等品牌的知名度。注重剑瓷文化技艺传承,实施剑瓷产业人才培养工程,打造活力迸发的梯级人才队伍。

构筑更为多元的产业平台。围绕打造“百亿产业”目标,制定出台《龙泉市剑瓷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拓展青瓷、宝剑两大产业平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1家,剑瓷产业总产值达35亿元,规上企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30%。加快建设中国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两小镇,谋划建设青瓷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宝剑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两基地和青瓷产业园、宝剑产业园两园区,着力打造青瓷宝剑苑大众化街区、剑瓷文创基地高端艺术化街区两街区,引导企业向文化园、产业园、创客园集聚集群发展。支持设立青瓷交易所,谋划建设剑瓷电商集聚园,积极探索剑瓷竞价拍卖等新模式。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和剑瓷产业带,推进网上、网下两个剑瓷市场联动发展。

建立更加完善的发展机制。深化部门职能改革,建立健全剑瓷产业统筹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振兴剑瓷产业扶持政策,坚持日用青瓷宝剑艺术化、艺术青瓷宝剑高端化,推进艺术品与日用品融合发展强化要素统筹,全力推动人才立剑瓷、品牌树剑瓷、科技强剑瓷、文创兴剑瓷、旅游促剑瓷、市场壮剑瓷设立剑瓷文化产业基金,引入和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青瓷宝剑产业,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加快发展。注重产业研究、文化挖掘和产品研发设计,组建青瓷宝剑研究院,建设青瓷宝剑科技创新平台。加快青瓷宝剑技师学院筹建工作。充分发挥剑瓷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剑瓷市场经营秩序,有效加强行业市场管理。建立监管责任体系,加强瓷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三)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纲的理念,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作用,吹响发展冲锋号,争创全年红

以项目攻坚推动大投资。围绕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大能源和大民生,争取谋划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积极开展项目推进“比学赶帮超活动,实施项目建设八大机制,落实项目投资五大计划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战略产业、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15亿元。建设完善以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为重点的四大网络工程,加快推进衢宁铁路龙泉段、322国道安仁至西街段、赵麻淤至下堡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322国道八都至上段公路改建工程。实施瑞引水工程、黄灌段防洪堤景观二期等项目。加快110千伏牛门输变电项目建设,开展衢宁铁路牵引站电源工程项目前期,统筹推进城乡电网补强工程。实施宽带千兆引领、百兆普及项目建设,提升城镇和农村信息化水平

以精准招商带动大投资。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健全完善产业招商机制,积极构建新型生态产业链。围绕发展“6+6”生态产业,科学编制产业地图”“招商地图,借力浙商回归工程和山海协作共建,发挥各地商会和招商小分队作用,深耕长三角、珠三角,拓展海西区,有效承接优质产业、高新产业,力争引进大项目10个以上,实际利用内资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其中“浙商回归资金不少于16亿元。狠抓项目落地,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到资率、投产率,力争龙之星二期等15个项目落地开工,千束二期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民间投资总量比重提高到60%以上。探索实行招商项目“一站式服务,做到前期对接提质、中期协调提速、后期跟踪提效,积极营造亲商、帮商、安商、富商的氛围。

以要素集聚保障大投资。坚持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两手抓,全力争取上级用地指标支持,力争盘活低效闲置用地500亩以上。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确保垦造水田8000亩。研究制定争取要素支持的激励保障政策,加大上挂外派力度,努力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积极构建项目资金融通及政府理财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和PPP模式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做大做实投融资平台,加快组建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国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健全完善政策处理攻坚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恶意阻挠项目建设行为,营造项目无障碍施工的良好环境。 

(四)大力建设美丽城乡,着力提升城乡品质。坚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力推进美丽龙泉建设。

精致打造美丽市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化规划引领和执行,编制完成《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15-2030)》和城东、城北等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健全完善“多规合一”城市规划体系,确保“一本规划”管到位、“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建设绕城公路,加快推进环城北路、环城南路建设,开工建设坑岭底隧道,加快东环路项目前期。聚力开发城东,修编完善城东商业综合体概念性方案,明确开发时序和建设项目,连通东茶路、变河路、江滨北路等道路,加快推进区块整体建设。同步拓展城南,加快浙大主题公园、龙福路、欧冶大道建设,完成铁路站场区块城市设计,开工建设铁路站场综合交通枢纽一期等工程。科学打造城西,启动披云桥重建工程,推进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谋划江滨北路西街段建设,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加快谋划城北,推进龙渊公园建设,启动实施环城东路北延伸线项目。精心做靓两岸,完成龙泉溪生态修复工程城区段建设,开工建设老东升小学区块、东街区块旧城改造项目,加快凤起路区块项目前期。完善供水管网、地下空间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天然气主管道工程。开展治危拆违攻坚行动,实施危旧房拆除、改造、修缮工作,确保住房安全。严格农民联建房规划管理,积极推进以房换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探索园林、环卫市场化管养机制,实施创卫十大项目,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统筹建设美丽乡村。立足打造生态旅游标杆和美丽乡村典范,积极推进氧吧长寿小镇、浙西南红色小镇、海丝瓷源哥窑古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高质量完成上、住龙、宝溪、竹、岩樟、城北等6个乡镇整治工作,其他13个整治区块完成30%以上的整治任务。纵深推进“六边三化三美”,启动创建美丽乡村风景线4条,新建精品村3个、示范村5个、花样村庄12个。制定完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整体规划,建设重点村4个。精心打造一批高端民宿点,扶持村级发展民宿经济,重点培育“5+5+X”,加快构建农家乐(民宿)经济块状集群体系,实现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增长20%以上,经营性收入增长30%以上。推动来料加工转型升级,力争发放来料加工费3亿元。

全力保护美丽环境。坚决担起巩固全省生态屏障重任,夯实环境监管基层基础,强化生态空间管治,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力攻坚三改一拆,力争拆违80万平方米,完成“三改”80万平方米,创成“基本无违建县。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巩固清三河成果。抓住“截、清、治、修”四个环节,完善管理体制,全面消除“劣Ⅴ类水”。组织实施44个治水项目,深化工业治污、城市治污和农业农村治污工作,加快溪北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新建城区污水管网11公里,完成清淤21万立方米,开工建设八都、安仁等5个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深入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实施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分类试点村15个、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建设试点村54个,农村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协同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高效节水喷灌等项目。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六大专项行动和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公益林管护,建设美丽林相8.4万亩,绿化造林1.4万亩。

(五)大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创新活力。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发展难题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增活力、以创新增优势,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发展红利。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切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系列改革,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率、农村房屋和宅基地确权颁证率达到90%以上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000万元以上实现林地流转1.8万亩,新增“三权抵押贷款1亿元。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积极构建以投入+收入”为导向的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争金融信贷总量增长8%以上深化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努力争取绿色能源、碳汇交易等省级以上改革试点。 

全力推动创业创新。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一院三平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成竹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主体工程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等20家以上,申报省级新产品3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37%以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交易额2000万元以上发放科技创新券300万元以上搭建年轻创客未来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众创空间引导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资金投向创业创新领域。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政策,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努力使我市成为人才培养之地、创业之地、成长之地。 

持续扩大开放合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和海西区持续深化与萧山的协作共建,切实加强与周边区在重点项目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合作,积极谋划温武铁路、一类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继续深化世界陶瓷之路联盟、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加快推进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创建,建立健全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互联网大会、汽车空调展及各类文博会、文交会、设计展等。深入推进“15582”市校合作工程,新增合作科研院校3家以上、合作专家30人以上、合作项目100个以上。

(六)大力发展民生事业,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民意民声为准绳、民愿民盼为方向、民惠民富为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将三分之二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事业。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打好“产业兴农、改革惠农、就业富农、政策支农、服务助农”等农民增收组合拳,确保农民收入增幅继续走在丽水前列。完成光伏小康工程两年建设任务,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脱困计划。持续推进省级生态异地搬迁改革扩面试点,实现高远山区、紧水滩库区、岩樟溪水源保护区、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和地质灾害点等区域异地搬迁3000人以上,确保地质灾害“大搬快治”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河阳公寓二期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同时,努力办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改善农村群众交通条件、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等十件民生实事。

倾心发展社会事业。创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完成市中职校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和龙泉三中扩建,加快推进南大洋小学、城东小学、大沙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创建省二级以上幼儿园3所。实施中小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启动实施“健康龙泉2030”行动方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提高与浙二医院合作水平,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签约率达30%。提升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快中医医院迁建,实施中心集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健全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办好“乡村春晚”“小城文化艺术周”等活动,抓好香菇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视群众体育运动,举办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美丽乡村农民运动会。

精心打造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国家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就业创业格局,新增城镇就业1700人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新增五大保险参保6900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95%以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按人头支付方式试点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休闲养老中心(一期)、阳光老年福利中心二期投入运营,推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落实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政策加大重度和困难残疾人补助力度。健全平安维稳“六大体系”完成乡镇“四大平台”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三色预警”及风险评估机制,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格落实社会治安、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公共安全领域监管措施。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和气象防灾减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参建。继续重视人防、统计、民族宗教、侨台、科普、移民、审计、气象、工商联、文联、地方志、红十字、慈善、外事、工会、共青团、老龄、妇女儿童和社会科学等工作。

四、从严从实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按照市委锻造龙泉铁军的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政,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强化坚定力,建设法治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切实强化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带头学法用法普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二)强化担当力,建设有为政府。始终坚持敢于担当,面对征迁拆违、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热点难点问题,政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敢于担责,善破难题。始终坚持主动担当,在工作中冲在前、当先锋、做表率,保持一线攻坚的干劲、一往无前的闯劲、一抓到底的韧劲。始终坚持保护担当,做到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勇于负责者负责,努力营造让广大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三)强化执行力,建设效能政府。开展干净干事创新业作风建设专项活动暨执行力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强化执行理念,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提升执行效能,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提高服务能力。健全执行制度,项目化推进经济工作,聚焦工作目标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动、销号式验收。严格执行监督,强化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坚决查处“慢执行、不执行、乱执行”的行为。

(四)强化凝聚力,建设务实政府。坚决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做到一个目标奋斗、一种声音落地、一个态度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弘扬实干精神,大兴干事之风,讲实际、出实招、求实效,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制度、议事规则、工作规则和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交流沟通机制,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工作氛围。

(五)强化防腐力,建设廉洁政府。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切实增强防腐拒变能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带头自律、抓好律他、接受他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党纪党规,坚决惩治腐败行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减少“三公”经费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民生事业的刀刃上,努力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使政府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新方位孕育新机遇,新征程当有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龙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勇立绿色发展潮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敢担敢为、善作善成,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好龙泉而努力奋斗!


2017年度“十件民生实事”

序号

民生实事

目  标  任  务

1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推进市人民医院与浙二医院的合作办医。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签约率达30%以上。提升锦溪、安仁、八都、剑池4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定向培养医学生30人以上。建设基层中医馆7家。实现与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系统联网,建成远程影像诊疗中心。宏山、凤鸣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投入使用。

2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深化实施闲置空地、沟渠、工程车“抛、漏、洒”等创国卫43个专项整治;加快推进“创国卫十大项目”建设;加快剑池街道吕家屋、梨山等区块整治提升,强化长效管治,针对乱停车、流动摊贩、马路市场、占道(跨门)经营等易反弹的问题,加强监管巡查,注重堵疏结合,取得整治实效,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3

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

完成南大洋水厂扩建及改造工程建设,铺设城区供水管网6公里。继续实施八都镇、安仁镇给排水工程,开工建设小梅及查田镇农村联片给排水工程、锦溪镇农村联片给排水工程,完成村头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大窑等11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4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中职校二期主体工程、东升小学、龙泉三中扩建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南大洋小学、城东小学、龙泉二中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城区幼儿园布点规划,开工建设幼儿园3所,滨江幼儿园开园招生,创建省二级以上幼儿园3所。

5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全市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完成50%的“阳光厨房”建设指标。城区农贸市场新建1家快速检测室并免费对公众开放,现有快速检测室保持平稳运行,有效发挥检测机构作用。加强城区已建农贸市场管理,完成1个农贸市场溯源体系,指导7个乡镇开展农贸市场建设。

6

改善农村群众交通条件

完成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55公里,路面大中修工程86公里,安全保障工程18公里。原有康庄路增加安保措施、建设错车道等,建设里程约318公里,投资额度预算3900余万元。推进建制村客车“村村通”工程,完成45个未通客车建制村通车。

7

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

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机构孤儿救助标准提高至1450元/月,散居孤儿救助标准提高至870元/月。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居民由528元/月提高至582元/月,农村居民由396元/月提高至436元/月。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建立健全低收入农户认定和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50个以上。全年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000万元以上。深入推进“光伏小康工程”试点工作。

8

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改善老旧小区、农村困难群众和地质灾害点群众居住环境,完成大洋小区、东小区、绿苑小区、北河街(凤起路至新华街段)改造,实施城区里弄小巷道路改造 16000平方米,治理污水排放点 4个。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350户。深入实施“大搬快治”两年行动计划,全年计划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1836人。

9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完成剑池路(剑川大道至公园路段)、林化路市政道路改造,打通龙福路(广源街至剑池西路段),完成建设港湾式停靠站4个,建成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体系。

10

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25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举办各类人力资源交流会12场以上,完善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帮助企业招工3500人以上。开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2000人以上,帮扶各类群体创业800人以上,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新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6个以上,推荐见习大学生60人以上。


 

使用帮助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322200  浙ICP备13024068号
技术支持:浙江红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议IE8,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标识码:33118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8102000123号